夢的種子 蔚然成林
懷德居十年記 目錄
始於一座森林
木匠的意志無聲
穿越木紋間的狹窄廊道
抵達一扇
開啟工藝精神的門
序
手心裡的奇蹟/ 孫靜源
木師教堂的詩篇/ 徐莉玲
山上山下教育魂/ 林東陽
每個人像一張張不同的椅子
多元的造型、線條與個性
一字排開有著各自的故事
懷德居夢工場給我們一個機會
透過創作表達全然的自己
最自然的禮物,送給生活/ 王學寧
時代雖不同了
懷德居的木民讓我明白我們仍有選擇的權利
選擇緩緩地與美和時間並進
踏上一段追尋的旅程

我是一個森林的孩子
我出生在一片沒有屋蓋的森林中
那些山毛櫸和櫟樹遮蓋著陸地,而讓綠茵生長其上
在這裡我第一次聽到的是森林中鳥的歌聲,而圍繞著我的是那些鄰近的樹木
我一出生便接觸到森林,因此我的出生便決定了我的職業
- Heinrich Cotta, 1763~1844
二、木民群像
每位學員來到懷德居時,都像一張白紙,從頭開始
工作時幸福得被樹木與山谷包圍,古老的技藝與古老的山林相映著
天然的環境帶給學員源源不絕的創作能量,在大地面前,我們都變得溫柔與謙卑
如同懷德居的核心概念:「心手合一」,木民獲得再一次凝視自己的機會
三、設計新力
秉持著「傳承木工文化、推廣家具藝術」的信念,2009年起懷德居基金會頒設「家具創作新人獎」,以鼓勵設計新秀創作家具。
家具製作雖是一項傳統技藝,但設計的路則是長長遠遠,年輕人的創意也應無限。懷德居正好提供一個平台,給年輕的設計者機會浮出檯面,展現木藝新可能。
四、跨國友誼
五、木工進行曲
城市人還不了解,他們的遠、他們的靜
在山與海之間,為盛裝生活的器皿流汗工作,集體返璞
還記得埋藏樹下的森林夢,一間屋成了真正的家
人間的尺度,有了溫度
六、木民工作中
工作桌與校服皆是迷人的物件
象徵著一群在工作狀態中的人,賦予一種進行式的美感
校服上的小口袋,裝下小小的祝福
希望大家在懷德居的每一天都能平安自在

七、領航木工教育
懷德居自山中起家,領航木工教育,在夢的最初與最終嘗試不息
十年這一刻,山裡的風溫柔吹來,樹稍的新芽正伸展
木民端詳他的作品,感受心藝與手藝相遇的奇蹟時刻
八、展覽話題
「木師之夢—懷德居十年展」是十年來一步步累積的成果
像是年輪上清楚的紋路,紀念過去曾發生的,標記未來將到來的
展覽裡除了有木工藝、攝影、海報,還有未來的藍圖及模型,包羅萬象
「要做就要做別人沒做過的事。」我們這樣期許著
九、夢的軌跡

十、木師之夢

他讓我想起米開朗基羅,雕塑著日與夜
石頭為枕,大地為床
從不停歇
靜靜的,我們共坐一張長凳
讓樹說話,聽風唱歌
當夢抵達,我們都是森林的孩子
懷德居十年記 目錄
1.手心裡的奇蹟 孫靜源 8-9
2.木師教堂的詩篇 徐莉玲 10-11
3.山上山下教育魂 林東陽 12-15
4.最自然的禮物,送給生活 王學寧 16-19
5.林間書房 20-23
創館楔子 吳佳穗
6.木民群像 24-87
技進於道 周彥文
7.設計新力 88-93
8.跨國友誼 94-131
老工匠熄燈展
丹麥木工教育見學
老工匠台灣紀行
9.木工進行曲 132-145
葡萄成熟時 鄭韻潔
快樂頌 鄭韻潔
曲終人未散 嘉山論劍 鄭韻潔
10.木民工作中 146-153
不同時代的兩張桌子,向過去與未來致敬
工作的身影,榮譽的校服
11.領航木工教育 154-165
自山中起家
接榫人文素養
木師教堂計畫
12. 展覽話題 166-187
13. 夢的軌跡 188-189
14. 木師之夢 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