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臺灣木藝產業的另一種可能
陳勇成*
研究背景與動機
隨著經濟發展來到體驗經濟的時代,傳統設計產業也開始重視對於體驗設計、服務設計等領域之運用對創新創業的發展與影響,並且成為現今設計產業與學術界流行與新興的課題。當臺灣傳統木藝產業漸趨衰落,並疲於產業轉型與創新創業的同時,一所以公益木藝教育為目的的民間木工實驗學校「懷德居 1」卻悄悄走過他的第一個十年。
懷德居以 News 為其 LOGO,其字意為 Nonprofit Experimental Woodworking School,並以「師承魯班,心手合一,勤工儉學,練就功夫」為其創設理念建立臺灣第一所「家具知識圖書館」、第一所以木工教學為目的的「木工實驗學校」,並以永續的精神為臺灣社會奉獻而成立了臺灣第一個「家具基金會」。仔細探索當今「設計」正掙扎於驚人的創意難產、同時又得面對地球資源短缺的責難時,而傳統木藝以其樂活、手作、環保、尊重素材的本質的特色,藉由學員的親身體驗,從木作中學習設計開放的自由態度與創意,迎上當下這個危機意識強烈的時代。
臺灣的傳統木藝產業是否已跟上這個新的體驗經濟與創意創業的浪潮?不管是與否,這都是值得臺灣傳統工藝與設計界值得探索與重新省思的一個方向。
案例介紹
1「懷德居」:文創品牌的另一種可能
在搜尋引擎 Google 輸入關鍵字「懷德居」,立即出現 6 萬多筆相關資料,懷德居儼然已成為臺灣木工學習的代名詞。自 2004 年懷德居家具知識館成立、2006 年懷德居木工實驗學校創辦以來,在社會上刮起一陣不小的旋風,尤其大環境局勢紛亂、人心迷失於浮名利祿,這個隱身於林口山林間傳統三合院的木工學習分享平臺,彷彿成為世外桃花源。它是森林裡的夢工場,也像是發光體,吸引各行各業、國內外許多非木工背景的人慕名前來學習。
懷德居是什麼地方,它是一位從北科大退休的林東陽老師回到林口老家開的一間木工學校。不同於一般做興趣的木工教室,它是一個充滿「匠意」的地方,告訴你什麼才叫作「做一個好東西」。
有教無類,不論你既往基礎,不論你今年貴庚,也不分性別男女,祇要你潛心醉心木工,我們都表歡迎,歡迎加入懷德居木工家庭,在「森林夢工場」裡,你可能碰到 16 歲的年輕小伙子,也可能見到 60 歲的退休企業家,全神貫注一起學習木工,這樣的場景這般的氛圍,絕非制式學校教育可見。
懷德居家具知識館創設當初,即隨興附設「森林教室」的念頭,心嚮往昔師徒功夫相傳模式,而自比私塾,未料開辦過程引起木工友朋積極反響,論師資論規模論環境,敢稱民間自辦,全臺首學,而教學目標和方式也一再呼應學員需求時時調整,實驗精神十足,更是懷德居引以自豪的地方 3。
懷德居積極建構木工尋夢園,努力推展「傳承‧創新‧活化木工」的目標,長年來深獲產官學界肯定。無私的動機,可能實踐的理想,懷德居再度獲得有識之士熱烈支持,於是就在 2008 年底,臺灣第一個「家具基金會」核准立案。基金會秉持「傳承木工文化、推廣家具藝術」之信念,為貫徹「培育家具設計人才」及「獎勵家具設計研發」的既定業務,但囿於人力,乃藉「新一代設計展」平臺,提出別樹一幟「加盟懷德居」的獎勵辦法,期待臺灣新一代家具設計新秀,浮出臺面。以傳統三合院【懷德居】為名的基金會,自 2009 年起頒設【家具創作新人獎】,以鼓勵設計新秀創作家具。而透過懷德居的新人獎的鼓勵,讓愈來愈多新一代的設計新血投入家具的設計領域,開辦至今,短短幾年懷德居新人獎已經成為新一代設計展中令人期待的一個競爭獎項。
2 勤工儉學,練就功夫-藏於深山裡的木工私塾
下一個十年—「木師的教堂」美國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 Margaret Mead(1901-1978)曾說過:「不要否定一小群努力想改變世界的人所展現的力量,唯有這種力量能真正發揮作用。」而在臺灣,像林東陽教授這樣,捐輸祖厝設置家具知識館、興建木工實驗學校、成立文化基金會⋯為改變無根的產業、拜金的社會而努力,雖然自認為力量薄弱,但是,近來臺灣能感動外國人的力量,正是來自這些點滴累積的泉源與付出。
自 2004 年「懷德居家具知識館」成立,2006 年臺灣第一所民辦的木工學校「懷德居木工實驗學校」接續開幕啟用。2008 年林東陽教授在眾多支持者的襄助下,又繼而成立了「財團法人懷德居文化基金會」,同時有系統地出版木工年鑑展現木工實驗學校師生成果。2009 年基金會秉持「傳承木工文化、推廣家具藝術」之信念,為貫徹「培育家具設計人才」及「獎勵家具設計研發」的既定業務,但囿於人力與經費,乃藉「新一代設計展」平臺,提出別樹一幟「懷德居家具設計新人獎」的獎勵辦法,期待臺灣新一代家具設計新秀,浮出臺面受人重視,也因為懷德居的拋磚引玉,2010 年開始木工家具雜誌社也以協辦身份支持競賽活動設計新人獎等有意義的活動。
走過十年,一個跨國由瑞士鐘錶品牌 HORAGE 與孟加拉國 CMES 合作的慈善計畫給懷德居了新的啟示 4,林教授問自己下個十年我們能做什麼?將【木師教堂】看成木工的大眾教育中心﹝Centre for Mass Education in Woodworking﹞,是一個很好的芻議,無私的奉獻可能實踐的理想,已經使得懷德居基金會當初發起的宗旨:「傳承木工文化推廣家具藝術」讓百姓大眾有機會「體會創作美感」進而「提升生活技能」的目標,夢已成真 5。
就在懷德居慶祝十周年時刻,懷德居將與臺北大學合力打造木藝教學新基地,提供給木工愛好者更寬廣的學習平臺,深耕文化,期使文化深根。一所學校的成立不易,十年來的軌跡如同樹木的年輪,迷人的圓圈與線條訴說時間的故事,而這時光的積累與人們的恆心正是實實在在的工藝精神。十年過去懷德居再度擔任先鋒,向大眾各界籌募資金,盼望越來越多的木藝同好,和他們一起將木藝教育帶入大學校園。懷德居的第二個嶄新十年即將展開,而推廣木家具的精神必然繼續發光發熱。
分析與探討
懷德居走過了第一個十年,現今看來桃李成蔭,但背後撐起這個學校走過來的這一群人:發起人林東陽教授,曾經付出過的每一位木工教師陳殿禮、林彥志、森平房、吳孟芳等,參與上過課程的每位學員,以及幫忙、協助過木工學校的每一個企業或社會人士,還有一群默默關心與鼓勵的一般大眾,這些聯結串起了懷德居的成功模式,缺一不可。其中仔細推想,他們分別代表了一種身分、一種因子、一種力量、一個理想,讓一個在現實社會中看似弱勢的團體,穩定成長,創造新聞,邁向成功,這些經驗組合,或許透過一一解析與認識,我們亦可試著找尋出懷德居的成功方程式。
註
1 近十幾年來,傳統匠作勢微,流風所及,迫使公立技職木工科系紛紛停招,但在北科退休教授林東陽先生以及一群有識之士,逆向思維,展現民間組織力量,共同完成了大家認為不可能的創舉,營造築夢木工之學習佳境。此處擁有家具圖書館、教室、百坪木工場、這所蘊釀已久的森林教室─「木工私塾」,他們將之定名為:懷德居木工實驗學校。
3懷德居木工實驗學校官網http://hdg.tosaint.com/entry/3-16-木工開課新計畫
4 CMES是孟加拉國的一個非政府組織,總部在達卡。三十多年一直在全國各地從事教育慈善工作。CMES 是大眾科學教育中心﹝Centre for Mass Education in Science﹞的簡寫。其目的在安排適當的大眾教育,以鼓勵一般人在科學 & 技術方面的思想和行動。瑞士鐘錶品牌 HORAGE 創始人因為支持易卜拉欣教授的CMES 計畫,乃邀請他來台灣一起出席HORAGE產品發表會,正式宣告 HORAGE + CMES 的慈善計畫。而這項計畫的背後,無疑地也道盡了融合【孟加拉 + 瑞士 + 德國 + 台灣】人民,跨國思想與行動交流的故事。
5 懷德居木工實驗學校官網http://hdg.tosaint.com/626
案例報導,懷德居登上史博館學報,詳參:
陳勇成創新創業與服務設計─談臺灣木藝產業的另一種可能
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 第 51期 2015 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