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場丹麥夢
【台灣生活館家具之美】
國立歷史博物館 2005/12/4~
回頭觀看來時路
1978 年獲國科會資助,遊學美國接受家具啟蒙教育,約莫十年過後,驚豔台灣早期家具之美,於是 1987 年高價﹝台幣 18,000,現在想起實在有夠便宜﹞買下第一件台灣墨繪家具,自此開始走向民間街坊,探索台灣老家具,腳步持續不停,歷經 16 個年頭而後止。
十年一場丹麥夢
2002 年一轉念,經由日本初識丹麥,未料一趟扶桑之旅,大大地改變我的【家具觀】,現代丹麥,一見鍾情,為了迎娶 The Chair﹝PP 503 桃花心木,拉卡塗裝,進口成本台幣 60,245﹞,2003 年我們以【根源明式來自丹麥回到東方】為題,在台北世貿中心,公開展出韋格納作品。丹麥設計台灣首展,這樁盛事在當時非常轟動,甚至丹麥商務辦事處長童可善先生﹝Mr.Therkild Therkildsen﹞,還親臨展場探究竟,看看誰在辦展?
原本傳統丹麥製鞋人家的坐凳和椅子 1. http://hdg.tosaint.com/entry/韋格納辭世 2. http://hdg.tosaint.com/entry/532-結緣七年y-chair
懷德居,蓽路藍縷開啟山林,將丹麥現代﹝Danish Modern﹞引進台灣。原本基於好東西應該要與大家分享,長跑十年,從孤寂到喧囂,從「吃好兜相報」的寡眾市場,到如今儼然蔚為顯學,沛然莫之能禦 ─ 東西不分好壞,一貨櫃一貨櫃運進台灣。像似當年有人從美國進口廢五金,賺飽了荷包,卻汙染了環境,戴奧辛危害層出不窮,政府驚覺事情大條,才嚴格禁止廢五金進口。今天家具市場充斥進口二手貨色,長此以往,恐將危及台灣家具產業的自主發展。2009/09/10 曾發表《借鏡丹麥家具產業》一文,提到當年丹麥家具產業的「窘境」,沒想到今天台灣也面臨相同的關頭!這是個人推動《借鏡丹麥家具產業》,從未料及!
丹麥家具從傳統到現代,1924 年家具教父 Kaare Klint 在皇家藝術學院創辦家具設計學程,以及二戰後大力推動 FDB運動,弟子 Børge Mogensen 受命主其事,具有關鍵影響。台灣早期也曾有過精彩的家具,但在美軍協防年代,許多老舊好家具都被販子掮客廉價蒐購,一批批賣到國外藏家手裡。吾生也晚,認知尤晚,等到自覺醒悟,已是這波洋人蒐購熱潮的後期了。
台灣傳統家具,如何借鏡丹麥 FDB 模式,經由減化與簡化,創造出台灣現代﹝Taiwanese Modern﹞,這是值得大家努力深思與行動的課題。期待也有這一天「台灣現代」風格的家具,一貨櫃一貨櫃運銷丹麥,進到他們的家裡,為他們所賞識。
延伸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