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德居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孫靜源

會來懷德居的人,都是想為生活帶來品味的奇妙之人,
他們尋找、追夢,也實踐。
遠離熟悉的城,駛上蜿蜒的山,投入他們所堅信的美好事物,
他們相信,張開做工的手,就能夠看見奇蹟。
十年了,大家的故事都不同,但都是親手打造的人生經驗,如同每一件美麗的木藝作品。「木師之夢- 懷德居十年展」見證台灣木工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而此書則完整收錄了展出內容,以及幕前幕後的種種故事。
首先是歷年來懷德居學生製作的四十二件精彩作品,無論是桌、椅、櫃、几等各類家具、小器物,都可見到創作者的巧思。此外懷德居三位老師林彥志、森平房、吳孟芳也展出最新創作,他們都是具備國手資格、甚至曾獲得世界技能競賽冠軍的優秀創作者,琳琅滿目的師生作品,展現出當代台灣木家具的獨特風貌,讓人一窺細木工的奧妙。其次,為了拓展家具設計的視野、增進國人對經典木家具的理解,懷德居創辦人林東陽教授自十餘年前即開始接觸並引進木工先進國家作品,特別是身居廿世紀現代木家具翹楚的丹麥家具。歷年來懷德居陸續典藏了數十件世界級的重要作品,這次展覽首次展示由哥本哈根家具匠師公會(Københavns Snedkerlaug)主席Niels Roth Andersen 手製的十八件精品,無論在設計、做工、材質上,都是國內極為少見的作品,十分難得。其中→此外尤具鼓勵性質的是:懷德居自2009 年開始舉辦家具新人獎,以培育家具設計人才、獎勵家具設計研發為目標,對象為應屆畢業之國內設計相關科系學生,迄今已小有成果,獲獎者也多持續投入創作,此次展出部分精彩得獎作品,一探台灣新生代的創作活力。
十年這一刻,我們憶起積極推廣台灣工藝美學教育的前輩藝術家顏水龍(1903-1997),他曾說:「工藝是由生活所產生,設計工藝品首先應設計自己的生活。」他強調每個人都有發現美麗的能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與表現方法,木藝教育不只提供一項技藝,更串連起我們與日常生活的感情,讓我們活得更有滋味。這也是懷德居給自己的使命。大師生前的遺憾是沒能建立一所工藝學校。在他過世近二十年的今天,緬懷先賢風範之餘,懷德居除了回顧過去十年成果,未來更規劃在三峽台北大學興辦另一個教學基地,培育年輕世代的優秀人才,引領更多人關注台灣的木工教育。
台灣林相瑰麗壯闊,山木信多良材,先天優勢最宜發展木工藝術。然除瑞士天主教白冷會神父於台東創辦之公東高工外,鮮有系統的木藝教育;民間雖不乏傳統的木藝大師,近年亦時有出色的私人木藝工作室,但囿於一隅,難以普及,以致細膩雅麗的手作木藝隱而不彰。懷德居有鑑於此,篳路藍縷創立教學場域,不拘學生背景、教學課程多元,兼顧傳統與創新,走出一條突破性的路,為台灣的工藝教育注入活水;並於懷德居十年展這一刻,再接再厲拓展教學空間,期望立足台北大學的學習基地早日竣工,使更多的年輕人親炙台灣木藝之美。
未來的路還很漫長,感謝所有曾經幫助過我們的人,懷著對木工、對美的堅持,同行在蔚蔚森林之中,披荊斬棘,跨越藩籬,讓活潑的創意隨處飛揚,讓生活的品味與日俱增,時時在自己的手心裡,看見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