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目標心手合一
創作出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退休進行式
保德信電子雜誌2016年夏季號
前言
多數人認為快樂退休的重要元素,不外乎財務自給、身體健康、情感滿足,這些主客觀條件對林東陽來說,從成立「懷德居木工實驗學校」起就已經得到驗證;身為創辦人與不支薪的志工,年屆70歲的林東陽,不僅沒有「一般人認知的退休生活」,隨著與國立台北大學合作的第二基地「木師教堂」即將開工,更精采的晚年生活才正要開始!
退而不休 投入推廣木工教育
自1979年應聘台北工專(後改制為台北科技大學)擔任教職,林東陽從事家具教育長達24年,2003年從學校退休,先回到林口老家改建祖厝,2004年成立台灣第一座家具知識館;2006年改建舊豬舍創辦「懷德居木工實驗學校」,採取混齡教學,沒有統一進度與課程,招收學員「不論學經歷,無經驗可」,以「心手合一、勤工儉學」作為校訓,林東陽強調「做中學」的精神,培養學員設計與實做的能力,因此,有心、有興趣,最重要。
找到心靈寄託 為退休生活預做準備
學員之一的
呂
崇尚創意自由,但凡事要求嚴謹執行,林東陽深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從德國工坊買來的工作檯,一張要價5萬元,一買就是22張,問他何以如此大手筆?林東陽平淡地說,每個學員都需要有一張專業工作檯,這是對木工技藝的敬重,當學員面對這張專業工作檯,也得拿出同樣敬謹的學習態度才行。
林東陽:退休後繼續貢獻畢生學養
十幾年下來,林東陽把木工文化與傳承工作做得有聲有色,是因無法忘情於家具設計與木工技藝;自稱這一切始於偶然,並非原有的生涯規劃,但他一路走來,不改學者本色,少不了研究(家具知識館)、教學(木工實驗學校)、推廣(文化基金會)三大步驟,林東陽坦言這是大學教育的使命,最終目的則是為了給人學習、成長,並找到自我生命價值的機會。
為了籌募建「木師教堂」經費,林東陽拍影片廣告,自嘲仿清代武訓興學,沿門托缽,儘管如此,「懷德居文教基金會」還是拋磚引玉,率先捐出500萬元,接近建造總價2800萬的五分之一。
而「木師教堂」意指「木工匠師的教學殿堂」,由台北大學提撥三峽校區550坪建地做為教室基地,懷德居文化基金會則負責建築設計和建造,並籌募經費以支應建築及機具設備,木工技藝進入大學成為通識課程,木藝教室則作為年輕木工藝術家駐校創作的處所。
既然開始做,就做到底吧!林東陽強調「木工文化必須傳承,家具藝術理當推廣」,「木師教堂」不僅是「木工匠師的教學殿堂」,更是林東陽畢生學養的貢獻所在,他的人生字典,看來是沒有「退休」這兩字!
退休準備必讀:實現精彩的退休生活
在懷德居中,我們看到許多學員或老或少,或為了就業或興趣使然,齊聚一堂,共同朝向木工創作的目標邁進,甚至有接近退休年齡的學員明確表示:學木工就是為了退休生活預做準備。
幸福退休有三大要素:財務健全、情感滿足及身體健康;而進入學習殿堂、從事藝術創作,的確能獲得身心靈上的滿足,並擴大交友圈,得到情感上的連結與認同,也有些人則會參與運動休閒類的社團活動,同時鍛鍊體能,讓身體更健康。
除此之外,財務健全也是支撐幸福退休生活的重要後盾,尤其許多人準備退休之際,正好面臨45歲以上、退休前10年至退休後5年之間的「退休警戒區®」,此時資產累積達到高峰、也是收入與支出反轉的關鍵時刻,絕對不能冒損失的風險,必須擁有長期穩固的財務計畫,確保退休後仍能源源不絕、自給自足,才能讓退休生活無後顧之憂,讓人生第二回合更精彩。
本文轉載自
退休進行式 保德信電子雜誌2016年夏季號
http://www.ntpcbike.com/201606/publication/emag/20160601/20160601_06.htm
延伸瀏覽
0.02 的堅持微影片及幕後花絮https://www.prulife.com.tw/page/event/CC/20160503/index.html